出处:
《论语》
丘也闻有国有家者,不患寡而患不均,不患贫而患不安。
盖均无贫,和无寡,安无倾。
夫如是,故远人不服,则修文德以来之。
既来之,则安之。
解释:
我(孔子)也听说无论是诸侯或者大夫,不担心财富不多,只是担心财富分配不均衡;不担忧国家人口太少,只担忧境内不安定。
若是财富均衡,便无所谓贫穷;境内和平团结,便不会觉得人少;境内平安,国家便不会倾危。
做到这样,远方的人还不归服,就再修仁义礼乐的政教来招徕他们。
他们来了,就得使他们安心。
争议:
”寡“是指土地和人民之少,特别是人民的寡少。
这里“不患寡而患不均,不患贫而患不安”古本可能有误,应是“不患贫而患不均,不患寡而患不安”。
因为“贫”与“均’是指财富,“寡”与“安”是指人口,
思想:
孔子提出了“不患寡而患不均,不患贫而患不安”。
朱熹对此句的解释是:“均,谓各得其分;安,谓上下相安。”
这种思想对后代人的影响很大,甚至成为人们的社会心理。
就今天而言,这种思想有消极的一面,但是其仍有适应现代社会的一面。
现代社会的稳定实际上也是要靠一定的均衡,如果贫富差距过于悬殊,社会便有可能分崩离析。
而“不患寡而患不均”正符合社会主义的公平和正义的思想理念。
需要特别指出的是,这里的”均“,不是简单平均,而是各得其分,是在公正的分配制度下得到自己应得的份额。简单理解”均“为平均会导致消极影响,懒惰者不思进取,勤奋者意志消磨。